模仿还是再造,本土精品投行何去何从

中美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环境必然会孕育出不同的精品投行,简单的模仿必然不是长久之计,中国精品投行如何在国际模式寻找真正适合中国市场的定位?

国内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公司从一开始便是持牌的金融机构,业务开展不是围绕客户,而是围绕政府权力,特别是审批权力展开。对于长期受到高度管制的公开发行股票融资,与之相匹配的投行业务,核心竞争力更是基本等同于从证监会获得一纸IPO批文。

在这样的市场生态环境中,精品投行的商业模式,不是对证券公司持牌业务的替代,更不能异化为拉项目、找资金的“掮客”,而是比证券公司更熟悉企业,比普通VC/PE更贴近证券市场的服务提供者。

精品投行的核心定位为独立中间服务商,一方面不像上游的VC/PE 能够分享企业成长壮大带来的丰厚果实;另外一方面由于牌照和资本金实力等原因也不能像下游的持牌券商一样参与到企业上市时最丰厚的融资项目中;精品投行主要定位解决资产端与资金端之间的对接问题,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财务顾问费。当然,从目前国内的精品投行看,也有向产业两端突破的趋势,有的老牌精品投行开始纷纷成立自己的投资基金,或者往下游争取券商持牌牌照。

精品投行进入门槛低,但是要真正成为“精品”却不容易。虽然既没有牌照要求,也无资本金要求,但绝不是目前市场上大量充斥着的“三五个人来七八条枪”,随便拉起个草台班子的投资机构就可以成立。

一个成熟精品投行所需具备的特征:

业务聚焦与核心优势的深度挖掘

因为精品投行更专注、精通于某个行业、领域,因此往往在该细分领域可以做到更深的理解和资源积累,使得精品投行有可能在核心业务上抗衡大投行;在此基础上,优秀的精品投行再通过对核心优势的深度挖掘来拓展相关业务线,实现收益来源的多样化。业务聚焦与核心优势的深度挖掘,是精品投行保持持续竞争力和成长空间的主要源泉。

精品投行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金融咨询方案并保持与客户的紧密关系。

精品投行拥有极强的市场敏锐度,属于市场先锋型金融机构,反应迅速。

非常灵活的激励机制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人才在大投行里通常处于非核心地位,在研发投入和激励机制上也常常被忽视。因此,至少在国外,很多优秀人才反倒更倾向于独立的精品投行。精品投行在细分领域的良好声誉使旗下员工都被标上了专业领域里最优秀人才的标签,从而拥有了某种专业自豪感。当然,精品小投行更灵活、更具创新性和人性化的企业文化也成为其培育人才和吸引人才的重要优势。

大券商业务范围广,特别是国内券商实际上还承担着一定的监管职能,因此并不能完全站在客户立场提供建议,而精品投行可以提供无利益冲突的独立建议。

参考欧美成熟市场中精品投行的定位,实际上这个行业门槛非常高,成为真正的精品投行难度极大,需要极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仅仅是法律财务等,更多意义上是对产业及行业的理解,及深厚的人脉资源。所有的成功精品投行创始人都是在业内具有深厚的人脉资源,比如华兴资本的成功与创始人包凡在TMT行业的深厚人脉有莫大的关系。

精品投行不仅没有传统券商的牌照价值,又很难在资本资源、客户资源、政策优势等方面和传统持牌券商一较高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长期获得良好的口碑,必须为企业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这需要精品投行集中精力打造专业细分领域的研究优势,对自己所服务行业的发展、企业运营、赛道有深刻的理解。这也意味着精品投行对工作标准定位更加严格,员工必须有更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参考华尔街成功精品投行的经验,未来本土精品投行发展可以用“三个方向、两个核心”来概括:

三个方向:运营互联网化、服务垂直精品化、模式重度咨询化。

精品投行一直追求高效率,未来如何高效地嫁接互联网+ ,甚至合理利用AI等技术都是精品投行的重要课题,通过集中研发实现IT技术优势,包括产品、业务组织体系等互联网化,提高服务效率;

另外未来要在与大投行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去甚至保持一定的优势,必须坚持朝垂直纵深发展,掌握细分行业的最大量垂直资源、包含项目来源和投资机构等;

重度咨询的模式,在介入企业后帮助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和顶层股权架构、规范运营、梳理财务体系等,这些都是企业的普遍痛点。企业对于投行的信任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投行真正让企业了解到原本不知道的东西。企业对资本的痛点需求正在发生转变。从过去的纯粹解决信息不对称,到需要重度咨询和重度服务的时代正在到来。

两个核心:研究和销售两个核心能力的打造

研究能力包含投行服务产品的研究以及行业产业研究,特别是行业研究要定位于投研结合,聚焦核心业务领域,精品投行要懂得客户所在行业,只有深入了解了行业发展逻辑,才能知道客户在哪个阶段适合进行融资扩张,或做并购和投资,以及判断标的匹配度,在真正理解行业的本质后,与企业进行平等对话。

精品投行最终的核心价值对于客户而言本质还是在于交易服务,行业的理解和研究是为了更好得做好交易服务。建立市场化的约束机制,打造专业的销售团队也是重中之重。

任何服务业的核心能力都是销售,投行业务也不例外。投行作为沟通资本市场和企业部门之间的通道,不论是股、债、并购还是其他细分业务,归根结底都是卖。当然,卖不是仅仅把有价证券推销给投资机构这么简单。投行大佬之所以被称为rain maker,或者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是善于吹牛逼,其实是在于能推销观点和人际关系,换言之是一种撮合能力,,左手去给企业提供新视角、新思路,右手把这些思路对应的资本运作推销给资本市场,这就是投行的销售能力带来的价值。

国际精品投行已有近200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在跌宕起伏的世界证券市场中,无数精品投行诞生又消亡,能够持续发展至今的更是凤毛麟角,但是这并不能影响精品投行在群星璀璨的资本发展史中熠熠生辉。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虽然只有短短的20年,但在经济转型的当下,伴随证券市场的持续成长,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本土精品投行必将迎来一段精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