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训练:请打开你的改变之门

  主观偏见是禁锢心灵的罪魁祸首,人们的见识、行为总是受制于它。如何放开心灵,改变习惯,铸就完美人生。
 

  ●只有你自己才能打开“改变之门”。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Aristotle
 

  知识 欲望 技巧 习惯的关系
 

  习 惯
 

  习惯是一定时期内较为固定的行为模式。你要改变自己,首先就要改变你的习惯,因为习惯是固执的,难以改变的。
 

  1.习惯的三要素
 

  欲望——想做;知识——做什么,为何做;技巧——如何做。
 

  习惯的构成

  习惯是由以上三个要素构成的,那么,什么是职业人必备的习惯呢?
 

  2.职业人必备的习惯
 

  《Steven Habits》(中文译名是《成功有约》)列出了成功人士必需具备的七个习惯:
 

  (1)主动。原文是proactive,可直译为“主动”,在这里,我们给它一个全新的解释:操之在我。所谓操之在我,其实就是“把握命运”的意思。从依赖阶段过渡到独立阶段,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2)以始为终。从一开始就制订目标并使行动贴近目标。客户满意是职业人的使命,要达成客户满意,首先要了解客户的期望值,据此确立目标和行动方案。行动之前要制订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还要评估这个计划能够实现多大的客户满意。
 

  以始为终的习惯:
 

  了解客户的期望值——确立目标
 

  方案结果使客户满意——行动贴近目标
 

  (3)要事为先。在制订计划之前,首先要认识清楚: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是成功人士最基本的素质。重要的事情具有非常的意义,要把它们放在第一的位置上。由“二零八零原则”知道,20%的最重要的事情,产生的80%的总效益。
 

  (4)人际关系成功。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成功的人际关系意味着与客户产生共鸣。要获得客户满意,必须做到:从客户的角度考虑事情。
 

  (5)利人利己。所谓利人利己,就是一种双赢战略,它的宗旨是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双赢共同利益最大
 

  (6)集思广益。集思广益,在这里指学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提倡“不断学习”的理念,其内涵在于不断地超越自己。
 

  集思广益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己
 

  (7)均衡发展。职业人所追求的是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前提就是均衡发展。真正的成功人士就要实现家庭和事业的双丰收。
 

  人生双柱图

  成功必备的七个习惯:
 

  主动——操之在我
 

  以始为终——从一开始就制订客户满意的目标
 

  要事为先——分清轻重
 

  成功的人际关系——从客户的角度考虑
 

  利人利已——双赢战略,获得最大的共同利益
 

  集思广益——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己
 

  均衡发展——家庭事业双丰收
 

  第三节 心智成长的三个阶段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一个人的生活重心以及他与周围人的关系,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一个人的心智成熟与否,就看他的行为、心理与其年龄是否相符。可以认为,一个人的心智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依赖阶段、独立阶段、互赖阶段。
 

  1.三个阶段
 

  (1)依赖阶段
 

  围绕“你”这个观念——你照顾我;你为我的成败得失负责;事情若有差错,我便怪罪你。
 

  (2)独立阶段
 

  着眼于“我”的观念——我可以自立;我为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
 

  (3)互赖阶段
 

  从“我们”的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自主、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开创伟大的前程。
 

  2.各阶段的特点
 

  大学毕业之前,可以称为依赖阶段。在这个阶段,你没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你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家人、老师,他们对你的作用是抚育、栽培。
 

  参加工作之后,进入第二个阶段——独立。在这个阶段,你能够为自己的事情负责,是自立的,可以自由选择。这个阶段的你是人才,但你还不是职业人所追求的最完美的人。因为你还没有进入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互赖阶段。
 

  所谓互赖,在这里是指伙伴之间相互协作,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也就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这个概念的核心就是“我们”。
 

  心智成长三阶段:
 

  依赖——以家人、老师为重心;
 

  独立——我为自己负责;
 

  互赖——我们互相信赖,共筑前景
 

  3.各阶段的修炼要点
 


心智成长各个阶段的修炼要点

  效率=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杀鸡取卵,得不偿失”是最为忌讳的。应该追求“养鹅下金蛋”,也就是实现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案例】
 

  胡斌上大学四年,所学专业是食品工程,毕业后,他到一家食品公司工作。这份工作就是胡斌的“金蛋”,是“产出”;四年所学的食品专业就是那只“鹅”,是“产能”。
 

  产出与产能的平衡关系也可以用爱情与婚姻来譬喻。爱情是产能,婚姻是产出,但是婚姻并不是一种终结,你要理解,爱是一个动词,婚姻需要不断地浇灌爱情之水,才能结出幸福之花。这种幸福的结局就是实现了产出与产能的均衡结果。
 

  基于产出与产能的考虑,你需要时时想到:你得到的东西是怎么来的?比如你得到了老板的信任。他为什么如此信任你?因为他已经对你有所了解,认为你是讲信用的。如果丧失信用,就无异于“杀鸡取卵”。
 

  心 灵 地 图
 

  你认为下图中两个女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老妪?还是少女?

  【案例】
 

  灯塔的故事
 

  浓雾弥漫的夜晚,一艘行驶在太平洋上的轮船发现前方隐约闪烁着一盏灯光,水手赶紧报告船长:“前方的船发来信号,要我们的船向右转。”船长让他给对方的船回信号,要它向左偏离。信号发出去后,对方的船没有做出反应,气愤的船长再次发出指令,要水手告诉对方:“我是船长,改变你的航向。”这一次,对方回了一个信号:“还是请你改变航向吧。”船长开始愤怒了,他对水手说:“告诉他,我是大不列颠的贝克船长,让他马上给我改变航向。”信号又发过去了。这时,对方打回了一个信号:“对不起,我是灯塔。”终于,船长命令他的船向右偏离。
 

  灯塔的启示:
 

  在船长心目中有一张心灵地图,他认为应该是别人的船给他让路,因为他是大不列颠的船长。这个故事说明了一点:
 

  你感受的并不是客观事实,你的心灵地图并不是客观存在。作为职业人,就是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心灵地图,使它更切合客观的事实。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种认定,这就是通常所讲的心灵地图。这张心灵地图与实际意义上的地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因为后者是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出来的,而描绘心灵地图的笔却是人们的主观评价。主观总是与客观有所偏差,这个偏差就是影响人们
 

  做出科学判断和决策的因子。作为一个职业人,要领之一就是要不断的修正这张心灵地图,也就是尽力依据客观事实来描绘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努力的改变现有不好的习惯,主动、积极地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