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法律人的传说与现实

徐静蕾导演的电影《亲密敌人》中,主人公在投行工作,澳洲、欧洲、南非、亚洲满天飞。徐静蕾和黄立行所饰演的角色,分别代表卖方和买方的并购财务顾问,明争暗斗得不可开交。

投资银行(简称“投行”),是一个神秘而又“高大上”的职业。许多学子在上学期间便立志进入投行工作。衣着光鲜、收入颇高、出入高档场所……这些都是人们对于这个行业的想象与猜测。

那么,投行是干什么的?有人说,投行的人类似儿时乡间的游商走贾,就像那些专门帮乡亲们倒卖各种农作物的能人;有人说投行就是把一个公司变成股票,然后按份给卖了;还有人说投行就是把俞敏洪这种愣头青的创业青年变成亿万富翁。

“可以跟很多企业老板直接对话,要经常出差,有时候需要加班熬夜,非常刺激,能够帮助企业完成上市这样战略性的宏伟目标。”

这是一位投行招聘官的描述。

2015年,一位资深投行从业者“投行小兵”出版了《投行十年:我在投行的日子》,以局内人身份,记录了投行人士的心路历程和真实的工作状态。作者“投行小兵”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是专业法科出身。

有评价说:“这是一本最贴近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于投行的书。”

当法律遇上投行

在“投行小兵”之前,2013年,另一位投行从业者班妮也写了一本书:《亲历投行:中国投行的若干传言与真相》。她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说,投行分为广义的投行和狭义的投行。“广义的投行在国外被叫做大投行;狭义的投行是指传统的投行核心业务,包括证券发行和并购顾问咨询两种服务。在中国,我们提到的投行,往往是指这种狭义的投行,也就是国内证券公司里投资银行部主要从事的业务内容。”

班妮最开始是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做的是证券相关的法律业务。她刚好赶上2006年年底、2007年年初的中国大牛市,大量的证券公司开始招人,投行需要大量的人员去做项目,于是她投简历到一家证券公司,然后就被录取了。

她说,投行工作对投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一个合格的投行人员需要具备法律、财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行业研究能力,对企业运营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要有所了解。如果只是熟知法律这一块,只能承担投行业务中一部分工作。法律人群在投行中约占三分之一,另外财务背景和其他专业背景的各占约三分之一。

同样在投行工作的张博(化名)也是法律专业出身。“我觉得律师在一个并购重组项目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是那么大,我是希望能做一些相对来说起主导作用的工作,所以我就转到了投行工作。”他说。

张博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曾经身为一名法律人,转做投行是有一定优势的:“有法律方面的投行人士介入,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就不需要让更多的其他机构来参与,这样的话,保密的范围就会控制的比较好,也可以很快把关键的思想给定下来,形成初步的书面协议。”

同样是法科出身的班妮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以前学法律出身是有优势的,但是现在随着注册制和监管政策的变化,未来投行需要的人才可能更加多元化,可能是要有行业背景的,也有可能完全跟国际接轨,将这些工作都交给律师、会计师做,投行人才的需求可能发生变化。”

班妮说,按照以前投行的选人标准,喜欢有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验的人,一半是律师一半是会计师,或者会计师比律师多一些,从事的工作都是一样的。法律的各部门法相比较而言,学民商法对投行工作最有用,因为涉及到公司和上市的领域。

张博认为公司法和证券法是最为重要的,经济法最为有用。但实际工作中除了这些,常用的规范性文件如证监会和交易所发布的各种业务指南、业务规则、备忘录等,也非常重要。

“应该说,学法律的人进投行都有用武之地,只要勤奋并有一定的合作精神。投行工作需要法律人的严谨性和对规范性文件的解读能力。”张博说。

班妮不认为自己是投行中的法律人:“我觉得从法学院毕业在投行工作的人,不能把自己当做一个法律人,一定要把自己当做一个金融人,才能在投行做得好。做了投行,需要知道的就不光是法律。如果还把自己定位为法律人,是无法在投行很好地工作的,一定要忘记自己的背景。”

“投行中的法律人和律师是合作关系。由于投行需要承担的责任较大,投行法律人员需要对律师的工作进行复核,也会对一些法律问题共同探讨。”张博说。

投行的幸福与痛楚

投行的高收入一直是外界羡煞的方面。“一般的行情在没有好的项目出来的情况下是年薪税前30万元。如果有好的项目出来,六七十万元都是可能的。”张博说,“有人总结投行是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国内投行普通员工按月收入的基本工资与其他行业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项目发行后的奖金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

班妮曾为媒体写过这样一段话:“投行工作的确拥有着令绝大多数人艳羡的收入,但这些‘加班狂魔’们会一再强调,在这里工作的目的,绝不仅仅是金钱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为了实现一种强有力的自我证明:我奋斗,我得到,我是强者。对于刚进入这片地域的新人来说,这也许是种莫大(博客,微博)的激励。”

班妮上班第一日,被摩托车撞到,休息一周后,就马上飞去项目现场。他们同事间经常谈论的是:“投行工作太辛苦了,项目人员几乎每天都在出差,我们这儿有一个女孩子连续出了半年差。”

投行工作在赚钱多、上班时间灵活、能够带给工作者成就感的背后,则需要每天完成大量的工作,并且会长时间地出差。张博说,他平均一个月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出差,投行部的办公室平日基本上是没什么人的。

班妮曾因为工作忙碌而与男友分手,但是她并不后悔自己职业生涯的选择。“我很喜欢现在的人生经历,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现在这条路,因为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旅程会更加丰富。”她说。

班妮28岁时在投行度过了最忙碌的一年,由于工作紧张,得了胃病。经过了一年持续的不适之后,她才终于有时间去医院做胃镜检查,结果是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部有渗血点,且胃部糜烂。在休息了半个月之后,班妮毅然选择离开投行,继续求学深造。

但在四年后,班妮意识到自己还是喜欢投行的工作方式,于是又开始从事投行性质的工作,但是这次,她学会同时经营工作和生活。

班妮曾说:“真正的投行工作可能比想象中的要枯燥得多。赚钱的代价可能是对生活美好追求的丧失。想象中的金领生活,可能遭遇现实中项目失败后面临的一年辛苦努力付之东流的不幸结局;理想中与企业家笑谈资本市场的投资银行家生活,可能也会以远离那些令生活更加丰富精彩的朋友聚会和旅行为代价。”

“到了投行之后,很多节日都是在企业过的,比如这次情人节的时候我正好在出差,大年三十的时候我还在飞机上,晚上才回到家。”班妮说。

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是每个投行工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

张博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因为工作忙碌,错过了女儿成长的点滴:“我错过了女儿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小孩在一岁到两岁间的变化非常快,可能她两三天就长出一颗牙齿,但是当时我在出差或者有别的事情。”

尽管如此,张博依旧没有后悔自己的职业选择:“和我同专业的毕业生大概有100人左右,好多人选择了去律所,有去做公司法务的,有去考公务员的。从收入来讲,我在那一届里面算是收入比较高的。还有就是我的见识、阅历会超过一般人的水平,因为我们平时接触的都是公司董事长等高管这个层面,与这些人打交道,对自己的提升是有帮助的。”

寒冬过后的春天?

2012年,证监会进行了一次财务核查,暂停IPO,那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IPO暂停,停了整整一年。“投行人员忙着做财务大检查,但是又没有项目出来,于是有很多投行人员离职了。”班妮说。

尽管2013年、2014年IPO开闸,但是要向注册制过渡,所以“实际上IPO的节奏一直不是很快”。班妮说,投行从IPO的业务开始转向了以并购为主的业务模式,但并购业务又并不是很好做,投行的项目就比原来少了,或者说收入比原来少了。“于是一些资历比较老的投行人就因此离开了投行,大部分人会选择做投资、PE的并购基金、上市公司董秘。”

她说:“我就是因为有律所经验才进入投行的,但现在投行是否还需要那些会计师、律师经验的人,很难说清,也可能投行现在需要更换新鲜的血液,比如说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科技、媒体和通信)。现在这个阶段投行的用人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

“我认为现在是一个投行变革的年代,市场的规则、企业的状况都在变,导致了原来的投行人员或者他们原来的知识结构需要发生更新,究竟未来投行怎么走,现在大家看的还不是很清楚。”班妮说,“投行可能面临一次洗牌,可能需要新的人进来,那么整个行业的规则会改变。这个时候是个转型期,旧的知识需要知道,但是又很快会被淘汰,对新人是一个挑战,因为有很多东西是未知的。”

“按照证监会的说法,2015年6月要施行注册制。那个时候会不会有大量的企业上报,投行会不会迎来一次新的春天,我们只能拭目以待。”班妮说。